苏维埃红军战士们永远不会忘记6月22号这一天。
1941年的6月22号,希特勒启动了巴巴罗萨计划。短短半年内,德军的闪电战如同秋风扫落叶般,一路疾驰打到了莫斯科市郊。
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!你们要放下武器,离开道路,免得挡道。

这游戏到底在玩什么?
《钢铁之师2》的背景就设定在巴格拉季昂行动中。玩家既能参与发起这次行动的苏军,为苏沃洛夫勋章而战;也可以加入中央集团军群,抵御红色钢铁洪流。
在一局战斗开始之前,我们可以按照个人喜好编制部队的整体结构。比如说我喜欢使用炮兵,对着敌方阵地一顿轰,再让步兵开展进攻。那么我就会考虑多带一点炮兵和补给车。
当战斗开始后,我们需要把自己的部队,从战场的后方派往指定的战斗区域。这时候就体现出战略纵深的重要性:如果我们把战线压到战场深处,很可能会因为战线拉得太长,后续支援不到位而被敌方后发制人。

自动战斗的界面
《钢铁之师2》目前主要聚焦在巴格拉季昂行动,可供使用的阵营只有东线德军和苏军。战争进行至1944年,苏德双方都已经达到了所能动员的极限,压家底的王牌武器悉数尽出。像是苏军的喀秋莎和安德柳莎;德军的犀牛坦克歼击车和黄蜂自行式火炮。这些武器装备的火力,都是二战前期完全无法想象的。
而且玩家无需担心游戏内容不够丰富,目前战斗单位的数量已经超过前作。未来游戏还会以DLC的形式加入西线战场,引进三个全新的参战国——英国、美国和加拿大。

这个配置下A阶段一共能出10台T34,C阶段可以出30台
而且我们每次调动部队上战场,都需要消耗一些“征召点数”。越是高级的作战单位,需要的征召点数越多。一旦前期花费大价钱征召的部队遭受损失,那么我们迎来的后果很可能是,后续部队不够点数征召,局部战线继而崩溃。
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
在《钢铁之师2》里,主要有两个要素考验着我们的策略,其中一个便是兵种相互克制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步兵们遇见机枪,迎接他们的命运必然是被迅速压制杀死;再皮实的飞机强行进入敌方领空,也会被各种防空武器集火击落。
这意味着在战斗中,我们必须谨慎走好每一步。使用地面防空部队,和空中的战斗机的交叉火力抢来制空权。在本方战场的隐蔽地形处,我们还可以放置反坦克炮,防止敌方的装甲部队推进速度过快,导致前方部队被包围。

505重坦营的最后荣光
追求真实,却又存在缺陷
在游戏里出现的部队,都是经过认真考据的。比如说德军的后军指559可以征召使用PPSH41的步兵,甚至第12预备师还有KV-2。东线德军特有的土豪气质也有所体现,比如成群的虎式和豹式坦克。这些都是西线德军望穿秋水都盼不来的好东西。

苏军涂装版虎式坦克
而且军官的重要性,在游戏里也体现的淋漓尽致。他们主要用于部队指挥链建设,一旦形成完整的指挥链,就会对一定范围内的特定兵种加经验。于是乎,苏军的突击集团就可以使用大量无经验的步兵,配合着步兵军官抱团突击。这些步兵既便宜又数量多,在军官BUFF的加成下,能形成相当可观的战斗力。
然而游戏仍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错误,比如说,苏军的步兵兵牌配图,用的却是德军士兵的照片。以及游戏封面苏联军人的军帽,用的是苏联解体过渡时期的双头鹰军帽。这些错误对于一个致力于还原二战真实战场体验的游戏而言,就像是白璧微瑕,稍显遗憾了。

结语
在这么一个足质足量的二战军事模拟游戏奇货可居的时期,《钢铁之师2》显得弥足珍贵。
这款游戏在一些热爱二战军事历史、以欣赏战争为乐的玩家心里,承载了相当高的期待。但是一些BUG和错误,严重影响了的游戏体验。
如果这些问题都被修复了,那么《钢铁之师2》仍然值得体验。